每逢全运赛场,总会有人杀出重围,引发舆论地震。这次是李梦。四川队对阵江苏队,李梦36分钟砍下27分、9次助攻,成为场上最闪亮的明星。更惊人的是,对阵山西那场,她只上了18分钟便10投全中、罚球4次全进,合计25分5助攻,命中率百分之百。两场比赛数据放一起,23次投篮,命中17球,52分14次助攻,仿佛篮球场成了她的私家后花园。这样的表现,直接把“李梦为什么没进国家队”这个话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。
四川队这阵容,如果放在电影里,绝对属于“终极联队”。韩旭、王思雨、李梦等9位国手齐聚一堂,每一个都是赛场上的狠角色。可即便在这样“神仙打架”的内部竞争中,李梦的战术地位依然稳得一塌糊涂。什么叫关键先生?她说了算。有人说,“四川赢球不过是强队占优势”,这种说法未免太轻飘。现实是:就算有再多国手,如果缺个能在关键时刻收割比赛的灵魂人物,这支队依然是群龙无首。过去亚洲杯,李梦意外落选国家队,外界哗然。聊球的人离不开她,讨论阵容的人绕不过她。现在好了,全运会两场球,李梦凭实力再一次证明,她的名字分量十足。
有的人天生就不属于板凳。李梦就是这样。每一次高光时刻,都是对外界质疑最好的反击。“为什么她没有国家队席位?”这个问题足够刺耳,但比刺耳更残酷的是现实本身。数据会说话,球迷会思考,教练该有答案。宫鲁鸣面临的难题也许不是“要不要李梦”,而该是“怎样让李梦的价值最大化”。毕竟,篮球不是光靠数据说话,但没有表现和数据加持,连名字都要被遗忘。站在更高维度,同样值得深思——中国女篮需不需要李梦?我的答案是:需要,而且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,而是应该成为战术轴心,成为现象级人物。
把目光从国内赛场移开,视野落到大洋彼岸的WNBA。有一名球员,这些年总被称作“中国女篮的未来”。她叫李月汝。最新一轮常规赛里,达拉斯飞翼和印第安纳狂热上演“针尖对麦芒”。飞翼队五连败后憋着一股气,而李月汝替补出战26分钟,14投7中,三分球6投2中,砍下个人WNBA新高20分,外带4篮板2抢断,正负值+7。最终飞翼队以81-80险胜老对手,李月汝由此成为球队制胜关键。谁说替补只能打酱油?谁又规定中国球员更适合在内线硬碰硬?这场球交出了答案:只要你够拼,能力给力,在哪都能当主角。
球场上的大戏,永远不止得分、篮板和胜负。李月汝的进步,让我们看到中国球员逐渐适应高强度、快节奏的世界篮球。与她同场的还有一众天才:飞翼队的米切尔那晚手感冰凉,狂热队的米切尔却砍下24分。对方波士顿和霍华德的表现也足够抢眼。可那晚属于李月汝——这个在女篮渐成定海神针的中国姑娘。过往,人们总习惯将“个人能力天花板”与欧美球员对比,以为中国女篮球员只能靠团队作战、纪律压制。当李月汝在WNBA场场递进,用数据打破偏见,这才是真正的硬核成长。
回头看国内的李梦与她在国际赛场的李月汝,这种“一内一外”的组合,是中国女篮最可宝贵的资源。有人说篮球是团队运动,不该依赖个人英雄主义。可现实是,没有能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人,就没有真正的强队。篮球大国的传统对抗,最后总归要归结到一两个“救世主”,李梦与李月汝恰恰是我们手中的王牌。
在利益、争议、聚光灯交织的竞技时代,仅仅有“过得去”的发挥远远不够。李梦用两场52分、14助攻把自己推回聚光灯下,她的缺席,让国家队损失了武器库中最锋利的一把刀;李月汝则用WNBA的新高,证明了中国女篮的国际竞争力。同样是女篮,不同的是舞台,但她们身上折射出两个问题:如何让体系装得下天才?怎样让个人价值成就集体荣光?作为球迷和观察者,我们希望,这样的球员不再被“浪费”,而是站在最高舞台,成为中国女篮的真正符号。
有人说篮球是圆的,胜负难料。但有些人的名字,注定写在纪录簿里。李梦、李月汝,正值当打之年,希望下一次国家队集结,不再有令人扼腕的遗憾。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深圳股票配资平台,联合证券,陕西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